爆炸性氣體環境的基本知識

  • 2011年 02月 27日

 一般用電氣機具防爆構造通則

(一)引言

隨著石油、化工、煤礦等工業的發展,防止爆炸性事故的發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是在生產過程中又難免會產生爆炸性物質的洩漏,形成爆炸性氣體危險場所。
據資料介紹,煤礦井下約有2/3場所,石油開採和精煉廠約有60%~80%場所為爆炸性危險場所,所以使用在這些場所的電器設備都必須採取防爆措施,才能避免成為危險點燃源。


(二)爆炸性氣體(蒸氣)混合物的分類、分組
1.爆炸性氣體(蒸氣)混合物分類:
中國:I類(甲烷)、II類(爆炸性氣體混合物)、III類(爆炸性粉塵和纖維)。
北美:
Class I (爆炸性氣體)、Class II (爆炸性粉塵)、Class III (纖維)。
對耐壓防爆型及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又分為
IIAIIBIIC類三種。見下表

分類 IIA IIB IIC
最大試驗安全間隙MESG(mm) MESG≧0.9 0.9>MESG>0.5 0.5≧MESG
最小點燃電流比MICR  MICR>0.8 0.8≧MICR≧0.45 0.45>MICR







2.爆炸性氣體(蒸氣)混合物分級:
爆炸性氣體(蒸氣)混合物分級我國和IEC一樣,與北美不同,見下表:

典型氣體 中國、IEC、歐洲標準 北美標準(NEC) 點燃特性
甲烷 I Group D
丙烷 IIA  
乙烯 IIB Group C
氫氣 IIC Group B
乙炔 Group A
 


3.爆炸性氣體(蒸氣)分組:
爆炸性氣體分組我國和IEC一樣,北美與IEC基本相同,只是更細而已,對應關係見下表:

中國、IEC、歐洲標準   北美標準(NEC) 最高表面溫度(˚C)    燃點
T1 T1 450


 

 
   
 


T2 T2 300
T2A 280
T2B 260
T2C 230
T2D 215
T3 T3 200
T3A 180
T3B 165
T3C 160
T4 T4 135
T4A 120
T5 T5 100
T6 T6 85
 
4.防爆標誌舉例:
Ex d B T4                    Ex e C T3
Ex:防爆標記 Ex:防爆         Ex:防爆標記 Ex:防爆
  d:防爆型式-耐壓防爆(隔爆型)      e:防爆型式-增安型
B:電氣分群符號類別         C:電氣分群符號類別
T4:溫度等級                  T3:溫度等級  

5.爆炸性氣體(蒸氣)環境的劃分:
世界各國對危險場所區域劃分不同,但大致分為兩大系統。我國和大多數歐洲國家採用國際電工委原會(IEC)的劃分方法,而以美國和加拿大為主要代表的其他國家則採用北美劃分方法。
根據爆炸性氣體(蒸氣)環境出現的頻率和持續時間把危險場所分為以下區域:
  • 0區:爆炸性氣體環境連續出現或長時間存在的場所。
  • 1區:在正常運行時,可能出現爆炸性氣體環境的場所。
  • 2區:在正常運行時,不可能出現爆炸性氣體環境,如果出現也是偶爾發生並且僅是短時間存在的場所。

北美國家將爆炸性危險場所劃分以下兩個區域:

  • Division 1 (1):在正常工作條件下,可能存在爆炸性或可燃性混合物的場所(包括氣體、粉塵和纖維場所)。
  • Division 2 (2):僅在故障條件下或其他異常情況下,偶爾地或短時間地存在爆炸性或可燃性混合物的場所(包括氣體、粉塵和纖維場所)。

從定義可以看出兩個區域(ZoneDivision)劃分的方法存在很大差異,它們之間的近似對應關係見下表:

中國、IEC、歐洲標準 北美標準 危險程度
0區(Zone0) Division 1
 
1區(Zone1)
2區(Zone2) Division 2

Share:

 

Back